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1年第35期 > 正文
编号:12144191
剖宫产围术期抗生素应用600例临床分析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1年12月15日 王丽 王随郧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1597KB,2页)。

     [摘要] 目的:探讨剖宫产围术期积极使用抗生素能否有效预防术后感染。方法:将600例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,实验组在术中断脐后立即开始静滴头孢噻肟4.0 g,术后6 h再追加一次头孢噻肟4.0 g。对照组仅术后使用头孢噻肟4.0 g及0.5%甲硝唑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,2次/d,共5 d。结果:两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u=3.692,P<0.05); 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u=1.325,P>0.05)。两组术后感染病例数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χ2=1.815,P>0.05)。结论:围术期抗生素规范化预防使用安全有效,比术后用药具有更多优势,值得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[关键词] 剖宫产;围术期;抗生素;头孢噻肟;甲硝唑

    [中图分类号] R978.1 [文献标识码] C [文章编号] 1674-4721(2011)12(b)-179-02

    近年来抗生素药物研究进展迅速,应用日益广泛,特别在妇产科手术领域中,无论是否有感染,术后一律应用高效抗生素,这使得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,这不仅消耗了大量药品,也造成了临床耐药菌株的增加,使患者治愈时间延长,医疗费用上升,加重患者经济负担。自2010年2月以来,我院产科根据《郧县卫生局关于在全县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》的要求,参照《抗菌药物合理化使用指南》及《临床路径管理汇编》的标准[1],结合产科实际情况,围术期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。现对本院2010年6月~2011年6月择期剖宫产600例孕产妇应用抗生素后感染情况进行分析,现报道如下:

    1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一般资料

    选择本院2010年6月~2011年6月择期剖宫产的孕产妇600例,年龄21~39岁,孕周37~42周,包括羊水过少致羊水粪染、前次剖宫产无产兆、肥胖孕妇、巨大胎儿、臀位要求剖宫产的孕妇,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、严重糖尿病、免疫功能低下等慢性疾病,排除前置胎盘、胎盘早剥、重度子痫前期等高感染因素孕妇,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,每组300例。

    1.2方法

    实验组在术中断脐后立即开始静脉滴注头孢噻肟4.0 g,0.5 h滴完[1],术中予0.5%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及切口,术后6 h再追加一次头孢噻肟4.0 g,此后不再给任何抗生素。对照组术前、术中均不用抗生素,术后使用头孢噻肟4.0 g 及0.5%甲硝唑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,2次/d,共5 d。若出现感染迹象根据药敏实验及时更改抗生素。

    1.3统计学处理

    采用SPSS 17.0软件。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,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,P<0.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
    1.4观察指标

    术后体温变化,术后上呼吸道感染,腹部切口感染,子宫复旧情况,不良反应监测:血象、消化道反应及皮疹等。

    2结果

    实验组无消化道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,腹部伤口均为甲级愈合,术后上呼吸道感染1例,即体温连续2 d超过38 ℃,经积极抗感染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正常。对照组有1例发生头孢噻肟钠过敏,停药3 d后自行消退。1例腹部伤口脂肪液化为乙级愈合,余均为甲级愈合。1例发生子宫收缩欠佳,恶露量多且有臭味,伴发热,余无子宫复旧不良。两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比较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u=3.692,P<0.05);两组术后白细胞计数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u=1.325,P>0.05)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感染病例数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χ2=1.815,P>0.05)。见表1。

    3讨论

    剖宫产为产科领域中常用的手术,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,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。但其毕竟是一种比较大的侵袭性损伤,其中每例产妇均行泌尿道插管之类的侵袭性操作,因此剖宫产并非绝对无菌手术,一旦发生感染,轻则浅部切口化脓,增加产妇痛苦,延长住院时间,加大经济负担;重则宫腔感染,切口裂开,甚至发生产褥晚期大出血、腹膜炎、败血症等,严重危及产妇生命,因此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十分必要的,既可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,又可减轻产妇的痛苦与负担[2]。

    是否所有的剖宫产都必须给预防感染的用药,至今尚无统一的意见,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,感染概率增加,一般多主张给预防感染用药[3],如:①胎膜破裂时间>12 h;②术前行过多次行阴道检查;③术前多次作过肛诊;④产程延长;⑤术前体温>37.5℃;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;⑦贫血或低蛋白血症;⑧有糖尿病等免疫力削弱的疾病;⑨腹壁脂肪肥厚者;⑩心脏病。

    剖宫产预防感染给药的方法:预防手术感染用药的效果与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, 围术期抗生素应用是指手术即将开始或术时至术后短期内的用药。这样术中抗菌药物能在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内保持有效, 从而有效地杀灭手术切口内的污染菌株。根据《临床路径管理汇编》建议“剖宫产过程中结扎脐带后用第一代头孢菌素”及卫办医发的48号文件规定:“妇产科手术预防用药为第二代或个别三代头孢菌素+甲硝唑”,考虑到剖宫产术至钳夹脐带时已进行大部分,且该类手术为Ⅱ类切口,手术部位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细菌及厌氧菌,文件推荐使用头孢唑啉,该药在我国对于革兰阴性细菌的耐药率非常高,且对厌氧菌无效,而甲硝唑动物实验有致畸报道,人类未见增加畸胎率,妊娠期慎用,并应以局部用药为主。用药方法为静脉短期或持续用药及剖宫产术中宫腔、腹腔局部用药。而第二代或个别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常用于感染孕产妇的治疗用药,对于胎儿应是相对较安全的。美国Thigpen等[4]研究发现在手术切皮前或脐带结扎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,子宫内膜炎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,而断脐后给药可避免抗生素对胎儿造成不良反应,新生儿专家认为如果抗生素应用于手术前,则会掩盖新生儿已存在的感染,影响血清培养结果,不利于诊断疾病,且能产生耐药菌株[5]。因此,上述推荐的用药方案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可能不是太理想,会带来很大的不便或隐患。本院产科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采用的围术期抗菌药用法为:实验组在术中断脐后立即开始静脉滴注头孢噻肟4.0 g,0.5 h滴完,术中予0.5%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及切口,术后6 h再追加一次头孢噻肟4.0 g,此后不再给任何抗生素。对照组术前、术中均不用抗生素,术后使用头孢噻肟4.0 g及0.5%甲硝唑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,2次/d,共5 d。若出现感染迹象根据药敏实验及时更改抗生素。

    卫振红等[6]报道术前预防性运用抗生素明显降低了剖宫产的术后感染率;节省了用药量,避免或减少了耐药及其他副反应的发生;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治疗带来的痛苦;停药早,早拔尿管,产妇可早下床活动,有利于子宫复旧,体质恢复,有利于母乳喂养,符合预防用药的原则。因此围术期抗生素规范化预防使用安全有效,比术后用药具有更多优势,值得推广应用。

    [参考文献]

    [1] 临床路径编委会,临床路径管理汇编[M].北京: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0.

    [2] 董文漪.剖宫产预防感染药物的应用[J]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1597KB,2页)